市州头条丨蒸湘区:“土专家”开讲 劳动课走俏


(资料图片)

引导中小学研发七大类本土特色劳动实践课程

湖南日报7月3日讯(全媒体记者 徐德荣 通讯员 谢睿 罗祖瑶)6月29日,衡阳市蒸湘区幸福路小学将非遗搬进课堂,让学生体验陶瓷制作技艺。该校负责人介绍,这是“少年工学院”的一门劳动实践课,让学生在学会简单烧制陶瓷的同时,感受非遗中的工匠精神。

劳动教育重在教育,课堂是主阵地,教材是重点。蒸湘区注重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研发,鼓励中小学和户外劳动实践基地因地制宜、共同研发劳动实践“土教材”,实现“一基地一特色课程”。

今年3月,蒸湘区引导各中小学成立劳动实践课程研发组,深入户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,共同研发“少年农学院、工学院、食学院、牧学院、林学院、渔学院、建筑学院”等七大类52节本土特色劳动实践课程,涵盖劳动价值观、基础劳动、创意劳动课程等方面。如西站路小学与亿湘农设施农业基地,共同研发农学院课程《种植蔬菜》《采摘瓜果》;蒸湘区第二实验小学与耕乐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,共同研发工学院课程《竹编制作》《剪窗花》。另外,蒸湘区其他学校推出的《传统手工制作》《绿色分类新时尚,低碳生活显文明》《手工造纸 变废为宝》等一批优秀课程,也深受学生喜爱。

“土教材”得“土专家”讲才有味。蒸湘区聘请劳动模范、工匠、种养大户、非遗传承人等担任中小学兼职劳动教师,不仅教学生,还带教师。通过开展劳动课程设计、案例征集等教研活动和教学竞赛,以赛促学、以赛促练,提升劳动教育师资水平。“老师们讲得很有味,我很喜欢上劳动课!我学会了怎么种西瓜、剪窗花,爸妈都夸我种出来的西瓜特别甜!”蒸湘区中平小学学生龙志杰说。

蒸湘区还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,其评价结果纳入学生成长档案。通过学生自评、同伴互评、教师评价、家长评价、社会评价等为学生打分,引导学生成长。

(原载于7月4日《湖南日报》第5版)

关键词: